2007年11月4日 星期日

市場機制

電視常常在報,人說油價漲阿油價漲,物價漲阿物價漲

不過為什麼漲,為什麼不漲?

以經濟學的立場來看,政府永遠是不插手最好。

因為資源的"稀少性",所以有著供給與需求

而誰破壞了平衡,終究得付出額外的社會成本


這是書上寫的,對於這經濟學的基礎,基本上我是深信不疑的
--

使用者付費,這是一個基本的道理

然而習慣了使用者不想付費的台灣,對於自己的錢包被壓榨而覺得不合理

油價上漲,但是十年內每個人的車子一個比一個大台

我家樓下的停車位位子是越來越難停

只會哭油價漲也不看看自己的車子?

而就最近一季的財報來看,中油的淨利為2%(但是營業額的確相當恐怖)

台塑10%(民營企業威能...)

銷貨成本跟收入扣一扣,我並無覺得上一季的油價還算適當

--

錢是一直循環在跑的,有消費才會有供給

新聞報導有錢人花錢狂鞭,應該要鼓勵他們花錢才是

怎麼就整天在鞭讓他們不花錢呢?

國家浪費公帑除了丟到國外以外似乎都應該鼓勵阿?ㄎㄎ

--

人們學應該學習的是使所花的錢達到更大的效益,而不是在錢的大小上面打轉

越是了解到每一分錢所代表的意義,才會有動力工作,想辦法創造更多價值

雖然說各大首長的腦袋都假裝他們的腦袋裡裝的是大便

但是我們這是我們選出的大便,剩下的靠什麼?

靠自己阿,不然怎麼會有M型社會這個詞

--

我認為這是個台灣人民重新學習的時刻

不管是從文化,經濟,政治上

總該是個時候醒醒了

--

我在打啥...不知道 這篇我沒整理 用愛跟勇氣去體會吧